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发展新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江门开平,以赤坎华侨古镇为核心,按照“一核一廊三片区”规划的“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加紧推进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全省乃至全国的文旅新地标、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春节期间,江门各地人潮涌动,旅游市场旺气十足。在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龙腾狮舞、嘉年华巡演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享受到侨乡独特的文化盛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华侨古镇”经过9年时间打造,于今年元旦试运营。这里拥有600多座骑楼,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节日里的古镇格外有诗情画意,游客或站立桥头以骑楼为背景拍照留念,或端坐在船上摇曳前行,感受两岸的独特风景。
游客龚先生说:“以前来过,现在再来感觉变化挺大的,很不错。”
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总经理助理朱元旻说:“春节期间,我们在景区内提供了一系列与江门本地文化有关的精彩表演,比如粤剧、折子戏,还有传统的舞狮等,还展示了一些与游客有更多互动性和国际性的表演,比如话剧和魔术等。”
在自力村,村内传统民居与碉楼和谐分布,错落有致。人们登上碉楼,领略华侨文化,体验侨味。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乡村振兴示范带吸引了游客超过20万人次,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江门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焕发出更丰富的时代价值。
江门开平争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展示中国侨都新风貌
“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30公里,串联塘口、赤坎及百合三个世界文化遗产特色名镇,由“一核一廊三片区”组成,“一核”即赤坎华侨古镇核心景区;“一廊”即“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廊道;“三片区”即塘口镇“碉楼与村落”艺术文化区、赤坎镇“赤坎华侨古镇”商贸娱乐区和百合镇“侨乡红韵”原乡休闲区。
走进示范带,改造完的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昔日老街变身成为了如今的文化走廊,小镇街区蝶变为现代商业示范街。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高位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让乡村风貌全面提升,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示范带规划建设项目84个,计划投入资金约130亿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示范带赤坎华侨古镇先行段12.5公里,涵盖5条特色精品村、10条美丽宜居村和20条干净整洁村,惠及农民群众9600多人。
每逢节假日,开平塘口镇总是十分热闹。得益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创建,塘口镇搭上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快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塘口文创空间等文化旅游项目遍地开花,勾画出宜居宜游的新时代乡村图景。村民方焯林说:“现在塘口镇变得非常好,道路、绿化都很好,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碉楼附近的村庄做起了民宿,带动很多村民的经济收入。”
塘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发荣说:“示范带的推动对塘口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人流、项目、资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引流作用,对我们吸引乡贤、外地人才,特别是青年设计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江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全市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重点推进以赤坎华侨古镇为重要节点的开平“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古树名木、碉楼、洋楼、侨房等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努力将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江门力量。
开平市副市长张伟业说:“我们接下来将加大资源投入,力争进入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总结好示范带的建设经验,在开平全市铺开其他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争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记者:莫浩杰
编辑:陈珊迪
二审:李锐杰
三审:邓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