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讲心不讲金!文明新风吹遍江门千家万户
来源:江门宣传
邑网通 小编
2025-02-11 10:17
关注

“一上班就收到领导同事发的开工利是,5块10块的小额红包‘逗’得很热闹,重要的是意头好、祝福深!”近日,人们结束春节假期陆续返岗,开工“逗利是”延续了春节期间广东“小额红包”的话题热度。

红包“瘦身”让祝福回归初心

江门市结合全省移风易俗工作部署,2025年春节期间组织线上线下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超3000场次,覆盖全市73个镇街,组织策划广东小额红包、讲心不讲金等系列移风易俗宣传报道20余篇。其中,“道德春联进万家”“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等活动融入“小额红包”宣传,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据调研,约90%的受访市民支持红包金额控制在20元以内,认为此举有效遏制了攀比风气。

婚俗革新彰显文明深度

江门将移风易俗与婚俗改革深度融合,倡导“婚事新办、仪式从简”。新人可选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共种“爱情树”等形式替代传统大操大办。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集体婚礼32场,参与新人超200对,种植“爱情树”500余棵,赋予婚庆环保与纪念双重意义。

基层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江门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村规民约、“积分制”和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将移风易俗融入基层治理。台山市试点“文明积分超市”,村民通过简办红白事、参与志愿服务等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主动性;开平赤坎镇将简办婚宴与“文明家庭”评选挂钩,2024年该镇婚宴平均桌数下降30%,节约开支超百万元。

扎实推进“重意不重利”移风易俗

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近年来,广东多措并举培育和践行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风尚,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崇德向善、推进移风易俗。

在制度建设上,江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将移风易俗纳入省、市两级《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刚性约束和法治保障。2023年11月,省文明办牵头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明确乡村治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任务要求。

聚焦婚丧嫁娶、节日礼庆中的风俗,广东大力发扬“低彩礼”“小红包”等传统习俗,深化婚俗、殡葬领域改革。

围绕随礼习俗,广东各地大力倡导“重意不重礼”“讲心不讲金”的随礼传统,宣传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人情观,使这些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良好习俗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让更多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和“新广东人”认同和践行。推行婚事简办,倡导不租豪华车队、不办奢华婚宴、不搞恶俗婚闹,鼓励地方根据实际制定彩礼最高标准和婚宴操办标准。弘扬生前厚养、归后薄葬的孝道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月”“九九重阳”全民健身等活动,全省已建成长者饭堂超3000家。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由政府免费提供城乡居民殡葬7项基本服务,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超90%,节地生态安葬率超63%。

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江门将村规民约改编成更通俗易懂、大力推广“积分制”、倡导随礼“讲心不讲金”等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现代文明习俗,赢得群众认可与支持,成为岭南文明新风尚。

“结婚不讲究排面,不攀比铺张,不代表没有仪式感。”江门姑娘小陈近两年参加不少朋友的婚礼,“有的请亲朋好友几桌热闹热闹,有的参加集体婚礼、共种爱情树、旅行结婚,都很有意义。”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持续将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路径,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落细落实针对性政策举措,坚决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